最近身邊幾個同事、朋友陸續(xù)入手了全新一代CR-V(參數(shù)|詢價) e:PHEV,反饋普遍不錯,基本上屬于“既有又有”的那種。
(資料圖片)
作為一個偽本田粉,我對這臺車的初印象很直接——回歸本質。這個時代太浮躁,尤其新能源市場,你看近幾年落地的那些,有幾個不是言必談“智能配置”“續(xù)航水平”“尺寸大小”,反而最基本的“安全性能”越來越?jīng)]人講了。
這么一對比,全新一代CR-V e:PHEV就顯得很大方了。
如果你碰巧是個CR-V的擁躉,大概已經(jīng)提前摸透了全新一代CR-V e:PHEV的安全性能,畢竟CR-V在安全領域是有些戰(zhàn)績的,這和本田的安全理念有關,18年前本田就率先引入了ACE車身結構,當時的首試者是奧德賽(參數(shù)|詢價)跟謳歌RL,后來CR-V也加入了戰(zhàn)隊。
也就是說,全新一代CR-V e:PHEV其實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。
關于ACE車身結構,有必要做個科普:ACE的全稱是“Advanced Compatibility Engineering”,即先進兼容性工程,它的特點是頂架和下橫梁能夠分散、吸收碰撞發(fā)生時的能量,并將能量分散至車身前支柱和地板,以達到防止零部件結構錯位、承受力更強的目的。
單用文字來解釋有點抽象,簡單粗暴來理解,就是ACE車身結構的吸能效果更好。
好到什么程度?我查了下數(shù)據(jù),在業(yè)內最權威的IIHS碰撞測試里,本田車型拿的都是“TSP以上”的評級。而CR-V也是第一批拿到C-NCAP“五星+”評級的車型。
說到這里,你應該就能明白全新一代CR-V e:PHEV的被動安全性能處于什么高度。另外,全新一代CR-V e:PHEV在動力總成、電池和油箱等核心零部件都做了針對性加強設計,相當人性化。
至于主動安全性能,全新一代CR-V e:PHEV換了種呈現(xiàn)方式,用“堆料”來證明自身的誠意。以安全氣囊為例,本田直接給干到了10個,包括主副駕駛安全氣囊、前后排側氣囊、膝部氣囊、簾式氣囊等,而且還是標配。這是個什么概念?基本上同級一個能打的都沒有。
搞那么多安全氣囊有意義嗎?還真有,要不業(yè)界怎么會流傳“安全氣囊是保障車內乘員安全的最強護盾”。
需要說明的是,像主副駕駛安全氣囊、前后排側氣囊、膝部氣囊這些都比較常見,而簾式氣囊則相對小眾。簾式氣囊是目的是在車輛發(fā)生側翻時保護駕駛員的頭部,由于SUV比轎車更容易出現(xiàn)側翻,因此簾式氣囊的存在可以說是一種補強設計。
以安全性著稱的沃爾沃也非常鐘情于簾式氣囊,就連旗下的C70等敞篷車上都能看到簾式氣囊的身影。某種程度上,在安全性方面,全新一代CR-V e:PHEV是能跟沃爾沃并排站的。果然,本田誠不我欺。
不過有一說一,我最中意的還是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系統(tǒng)。得益于1個毫米波雷達+4個角雷達+1個單目攝像頭+方向盤握持傳感器的組合,全新一代CR-V e:PHEV的防護能力大大提升,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系統(tǒng)也因此新增了5項功能:CMBSTIM防撞智護、LCCM變道后衛(wèi)、ACC Cornering speed Assist彎道智駕、FCTW穿行先知、ALCA變道智駕。
為什么我說全新一代CR-V e:PHEV“堆料”,原因就在這里。
總的來說,全新一代CR-V e:PHEV在安全性能方面的表現(xiàn)可圈可點,在20萬級這個價格區(qū)間,全新一代CR-V e:PHEV的誠意稱得上是“越級”了。
當然,作為東風Honda e:PHEV強電智混技術的最新代表產(chǎn)品,全新一代CR-V e:PHEV的全進口三電技術也有些“小心機”。
e:PHEV強電智混技術的核心是第四代i-MMD高效率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,全新2.0L Di(缸內直噴)阿特金森循環(huán)發(fā)動機讓全新一代CR-V e:PHEV的熱效率直接做到了41%,不僅用車成本更低,靜謐性也有了極大保證。再加上可自動調節(jié)懸掛軟硬的ADS全時自適應減震系統(tǒng),全新一代CR-V e:PHEV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做“多面手”。
在曾經(jīng)的燃油車時代,CR-V是標桿;到了今天,這個榮譽也能被全新一代CR-V e:PHEV牢牢握在手里。廣大車主口中那臺“能夠閉眼入的新能源汽車”,差不多就長全新一代CR-V e:PHEV這樣。
江湖車評:
我本來以為,日系車都比較保守,沒想到這回本田玩了次“差異化”,當別人都在卷那些爛俗梗的時候,全新一代CR-V e:PHEV悄悄說了聲:“你看,新能源也可以這么玩?!?/p>
用細分市場的硬核標準來看,全新一代CR-V e:PHEV具備揮一揮衣袖、不帶走一片云彩的底氣。但我不想說本田王者歸來,因為怎么看,這都是一個順勢而為的結果。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