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聯會數據顯示,今年2月份東風風神狹義乘用車零售量僅有4984輛,同比去年同期的10118輛再度下滑50%,而這也是東風風神在1月份銷量大幅下滑后,連續(xù)第二個月銷量下滑。
(資料圖)
事實上,乘聯會數據顯示,今年2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138.9萬輛,同比增長10.3%,環(huán)比增長7.4%,而東風風神卻逆勢走跌,這著實令人費解,堪稱東風風神在2023年遭遇的“滑鐵盧”。
畢竟今年1月份受春節(jié)假期影響,車企處于普跌狀態(tài),彼時銷量遭腰斬者眾多,東風風神也不例外,這尚且能夠理解,但是在2月份車企銷量普遍回暖的情況下,東風風神銷量還繼續(xù)走低,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。
從具體車型銷量表現來看,東風風神幾款主銷車也均呈現出下滑的態(tài)勢,其中風神奕炫(參數|詢價)當月銷量僅有2848輛,作為一款起步價僅有6.49萬的緊湊型轎車,它本應有著月銷破萬的成績,但是在2022年1月達到10434的高點后便開始震蕩向下,2月份銷量更是跌至2848輛,銷量可謂十分慘淡。
另一款被寄予厚望的風神皓極銷量表現同樣不佳,當月銷量僅有1180輛,同樣呈現出大幅下滑態(tài)勢。事實上,作為一款緊湊型SUV,皓極的對標對象是哈弗H6(參數|詢價)、長安CS75PLUS(參數|詢價)之流,而且皓極還提供了油電混合版供消費者選擇,但是同樣未受追捧。其在去年9月達到4579的高點后,銷量同樣開始走起下坡路。
此外,風神E70(參數|詢價)作為一款緊湊型純電車,銷量表現同樣令人匪夷所思,其在去年12月實現了月銷破9000的佳績,但進入2023年后銷量便一落千丈,1月份銷量下跌至1323輛,環(huán)比下滑85.4%,而2月份則進一步下跌至956輛,這不得不讓人質疑風神E70是不是更多的賣給了B端及共享出行市場。
可以說,主力車型銷量的全面下滑,造成了風神今年1、2月份銷量一個月比一個月還低的尷尬,而對于東風風神而言,如果不能快速打造出銷量大單品,那么其很可能面臨迅速被市場淘汰的命運。
好在風神奕炫GS(參數|詢價)馬赫版日前正式上市,其起步價僅有8.59萬,定價和定位比皓極更低一些,這意味著新車更容易走量,也更有可能獲得消費者認可,它的到來有望為風神銷量攀升注入一定活力。
當然,也應注意到,眼下新能源車滲透率迅速攀升,風神雖然在混動系統(tǒng)上也推出了馬赫雙擎MHD混動系統(tǒng),但是相比于競品車企諸如長城的檸檬混動、比亞迪的DM-i、長安的智電iDD、吉利的雷神混動目前還看不出有什么突出的地方,而且車型普及率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,其為風神銷量的貢獻率仍然偏低,能否將其快速普及并且廣而告之,贏得消費者的認可,將至關重要。
寫在最后:
對于東風風神而言,眼下競爭日益激烈不假,但風神也有著自己的長處,比如軍工口碑與產品的高性價比,其在2022年也實現了全年銷量突破19萬,同比增幅達58%的佳績,然而進入2023年后卻迎來“開門黑”,這點很值得警惕。在筆者看來,能否在今年打造出大單品,并將自身的優(yōu)勢轉化為市場認知與心智份額,則是其能否在2023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,對于風神未來的表現,我們也將保持關注。
(本文由【車界】新媒體編輯部原創(chuàng)出品,本文作者魏無羨,轉載需注明出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