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是誰,只要在中國過活,基本上都領(lǐng)略過“國粹”語言文化。
該語言魅力可謂奇譎,可做到罵人不吐臟字,也可旁敲側(cè)擊讓你無地自容。
(資料圖片)
在車界,同樣也有“車罵”?!八{鳥、斯巴魯、DS、薩博(SAAB)”等看似正常的命名,卻讓人不免與一些諧音“國粹”建起聯(lián)系,最后導(dǎo)致銷量慘淡,停產(chǎn)的停產(chǎn),有些甚至被淡出中國市場。
按理說,車企在車型命名上應(yīng)該盡可能避免與“國粹”諧音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議。然而近期在富士康的新車發(fā)布會上,觀眾悉數(shù)不僅被車“罵”了一遍,甚至還帶火了新車一波熱度。
“我懷疑它在罵我,但我沒有證據(jù)”
被稱為“國粹車”的Model B,是一款由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發(fā)布的跨界SUV,至于為何說它國粹車,當你通過“毛豆(間隔)B(升調(diào))”讀出來的時候就知曉了。新車命名上不僅和特斯拉高度相似,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甚至在發(fā)布會上喊話馬斯克:“希望有一天,可以幫特斯拉造車?!?/p>
品牌行徑上似乎一語成讖。只不過目前它還不是特斯拉的整車制造商,只是在命名上“碰瓷”特斯拉,不看車只看名字的話,確實很容易混淆。在新車發(fā)布會上,除了上述Model B外,鴻海集團一口氣還發(fā)布了Model V電動皮卡,以及Model C原型車、Model E轎車和Model T電動巴士。按照這樣的勢頭,鴻海集團似乎除了“SEXY”外,剩下的每一個字母都推出一款車型。
(從左到右依次是Model C、Model B、Model V)
拋開是故意還是不小心不說。Model B這款車型定位是五門掀背車,除名字外2800mm的軸距、風阻系數(shù)為0.26,零百加速6.6s,最長續(xù)航里程為450km便是它所有的亮點。業(yè)內(nèi)人士稱,富士康發(fā)布新車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具備代工的能力,從而成為各大車企的汽車代工廠。
“納智捷”的純電動車
站在歷史的角度,富士康其實早先就已經(jīng)有所染指汽車領(lǐng)域,在2015年的時候富士康便與愛馳汽車建立聯(lián)系,在2020年鴻海集團宣布跨界造車,與臺灣裕隆成立合資公司——鴻華先進,如今推出的富士康“Model”系列就是由該公司完成整車制造。
很明顯,富士康幾乎是一個造車“小白”,為了能成為代工廠只能尋求造車資質(zhì),與富士康建立捆綁的裕隆集團,可能大家并不了解,但提到納智捷品牌,想必許多人都會茅塞頓開。
在2010年裕隆集團與東風汽車以50:50股比成立合資公司,誕生了納智捷汽車,該品牌曾有過高光,一度成為國內(nèi)SUV市場的TOP10,在投產(chǎn)兩年后便實現(xiàn)了扭虧為盈。但輝煌總是須臾的,在2020年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進入破產(chǎn)清算程序,納智捷品牌也逐漸淡出中國市場。
究其原因,通過網(wǎng)上流傳的一些段子可見端倪,最多網(wǎng)友吐槽的那便是納智捷的“超高油耗”,一公里高達25個油,只要購買了納智捷汽車的車主無不成為加油站的??停凹{智捷加油不熄火,永遠加不滿”的段子并非調(diào)侃,而是納智捷的真實寫照。
如今搖身一變轉(zhuǎn)型成為富士康“Model”系列的整車廠,在消費者仍未跳脫對納智捷的刻板印象的時候,投入市場未來也多了幾分懸殊。
先有Model B還是先有“Model B”?
要說富士康“碰瓷”特斯拉一事可真說不準,畢竟在2020年的時候,由特斯拉設(shè)計師Kendall Toerner(肯德爾·托納)研發(fā)設(shè)計的概念電動自行車,其名字叫做MODEL B。
而富士康在2021年才推出Model B,時間線上比特斯拉的電動自行車還晚了一年。兩者的共性都是新能源產(chǎn)品,唯一有所卻別的只是兩輪和四輪。但三年過去了,特斯拉Model B電動自行車并未開始實現(xiàn)量產(chǎn),在命名專利上也被富士康搶先了一步投入生產(chǎn)。
但話說回來,富士康通過命名上捆綁特斯拉并非長久之計,重返市場的眾泰汽車也已經(jīng)開始往原創(chuàng)發(fā)展,車企想要走得更遠,不論哪個品牌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(shù),不然難逃成為被車企牽著鼻子走的命運。
電動EV:由于納智捷目前已經(jīng)退出了中國市場,所以短時間內(nèi)Model B應(yīng)該不會在國內(nèi)上市。但中國作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之一,想必富士康自然也不愿意放棄這塊奶酪,如果未來這款車型在華銷售,國民又會有幾分購買欲望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