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大家好!
2022年的汽車市場,一方面經(jīng)受了疫情封控的影響,一方面又有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優(yōu)惠;一方面是各家車企卷出天際,一方面又是比亞迪一騎絕塵;一方面走下坡路的燃油車仍是銷量主力和利潤奶牛,一方面是走上坡路的新能源車卻在持續(xù)虧損。一方面車企的份額焦慮越來越嚴重,一方面消費者買車也越來越謹慎理性。
所以2022年我們的汽車市場充滿矛盾,但又孕育著新的變化。體現(xiàn)在各級別車型的銷冠上也是這樣,老舊的軒逸(參數(shù)|詢價)仍和比亞迪漢,同是各自級別中的銷冠,雖然代表著兩個時代,但都有自己龐大的擁躉。
(相關資料圖)
今天,我們就聊一聊2022年各級別的銷冠都是誰,所謂的銷冠,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?
微型車銷冠
五菱宏光(參數(shù)|詢價)MINI EV
銷量:40.48萬輛
宏光MINI EV毫無爭議的成為了微型車銷冠,甚至在很多人心里,MINI EV就早已成了這種微型電動車的代名詞。就像曾經(jīng),所有的SUV都被叫做吉普,所有的輕客都被叫做金杯一樣。作為這個品類車型的開創(chuàng)者,MINI EV自然有最高的認可度,也吃到了最大的紅利。
那MINI EV憑啥呢熱銷呢,日本名古屋大學的一位名叫山本真義的教授,曾經(jīng)專門買了一輛MINI EV運回日本進行拆解研究,得出的結(jié)論是它成功的原因有兩點。
一是極致減配,比如省掉了動能回收系統(tǒng)和電機等裝置的水冷系統(tǒng),像安全氣囊、后/側(cè)面的防撞梁、后排鋼板等也都省掉了。
另一個原因是造車思路的轉(zhuǎn)變,就是把便宜但不太耐用的零件用極容易更換的方式組合到了一起。也就是打造了一臺雖然容易壞,但修起來也方便便宜的車。
MINI EV成為爆款之后,后來的追隨者就層出不窮,但他們要不做不到MINI EV這樣的低價。要么價格夠低,但出身小廠,品控和生產(chǎn)工藝難以讓人放心。唯一有競爭力的就是長安的Lumin,但價格上要比MINI EV貴上一兩萬。所以3-4萬的預算首選MINI EV,如果預算在四五萬,更追求質(zhì)感一點,可以選擇Lumin。
緊湊型車銷冠:
軒逸
銷量:42.06萬輛
軒逸大幅領先了朗逸(參數(shù)|詢價)7萬多輛,成了2022年緊湊型轎車的銷冠。不過雖然衛(wèi)冕了銷冠,但軒逸的日子并不好過。整個2022年比去年銷量下跌了18%,如果只看12月份的話,那跌的更慘,比去年下跌了超過三分之一。如果按這個勢頭跌下去,軒逸在今年肯定無緣銷冠了。
事實上,關于軒逸目前主流的敘事邏輯正在發(fā)生轉(zhuǎn)變,以前很多人會認為,買車不就是圖個省油、可靠、大空間嗎?而這幾樣軒逸確實都占。
但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的國產(chǎn)競品也做到了這幾點,尤其是像秦PLUS(參數(shù)|詢價) DM-i這種插混車,說起省油來比軒逸還省的多。所以現(xiàn)在的情況就變成了,軒逸只能靠老舊過時的產(chǎn)品力,吸引一些中年及以上的消費者了。
所以我們認為,2022年可能是軒逸最后輝煌的一年了,明年的銷冠很可能就要易主,隨著比亞迪產(chǎn)能的擴大,明年秦PLUS極有可能成為新的銷冠。
中型車/中大型車銷冠:
比亞迪漢
銷量:34.19萬輛
為啥把這兩個級別放在一起說呢?因為以前這個級別里只有德系雙雄(帕薩特(參數(shù)|詢價)、邁騰(參數(shù)|詢價))和日系三劍客(雅閣(參數(shù)|詢價)、天籟、凱美瑞(參數(shù)|詢價)),而比亞迪漢和雖然比它們大了一個級別,定位為中大型車,但是價格卻有不少的重疊,漢的DM-i車型起售價只有21.78萬。
可以說比亞迪漢是有點降維打擊,用更大的尺寸,用純電和插混的組合,來以一戰(zhàn)五,挑戰(zhàn)德系、日系常年壟斷的中級車市場。
結(jié)果漢以絕對的實力拿下了這塊中國品牌多年沖不上去、啃不下來的市場。
漢DM-i(參數(shù)|詢價)入門版就有121km的純電續(xù)航,滿足日常通勤完全夠了。另外這么大的尺寸,實測虧電油耗也只有六七升,和雅閣混動、凱美瑞混動差不多。
此外,以前一直認為比亞迪的強項在三電系統(tǒng),底盤質(zhì)感并沒有過人之處,但試駕完比亞迪漢卻給了我不小的驚喜,底盤的高級感甚至能開出一些豪華行政級轎車的感覺。
也就是說漢是一輛很全面的車,不但有插混和純電的組合,在機械素質(zhì)、底盤調(diào)校上也對得起它的價位,配置上更一直是國產(chǎn)車的項強。
不過唯一讓我不太滿意的地方就是,漢的內(nèi)飾還是少了一些設計感、高級感,略顯一些油膩,并且還有一些比較粗糙的借鑒的跡象。如果改款的時候能重新設計一下內(nèi)飾,那銷量一定還會有不小的增長。
豪華轎車銷冠:
寶馬5系(參數(shù)|詢價)
銷量:17.11萬輛
5系、E級 A6L到底怎么選,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。不管在品牌力上還是終端價格上,A6L相比E級和5系都要差一點,所以更追求性價比,或者更追求商務用途的,基本就選A6L。
而5系和E級則打的比較膠著,5系之所以能比E級賣得更好,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,一是5系的外觀更加宜商宜家,家用和商務接待,外形上都說得過去。而現(xiàn)款E級的外形雖然更年輕時尚了,但少了幾分傳統(tǒng)奔馳的優(yōu)雅沉穩(wěn)。這就讓一些追求沉穩(wěn)的用戶選擇了5系。
另外寶馬5系的運動感尚存少許,而奔馳E級(參數(shù)|詢價)則明顯偏向舒適取向。我身邊的幾位年輕朋友,想追求這個級別的舒適豪華,但又不想徹底放棄運動和操控,最終都選擇了5系。
在3系、C級和A4L中,3系的銷量最高,C級其次,A4L最低。A4L銷量低的原因很明顯,處在生命周期末端了,內(nèi)飾設計嚴重過時。和C級、3系的內(nèi)飾比,幾乎不在同一個時代了。
3系之所以比C級銷量高,主要還是因為C級搭載了1.5T引擎。雖然在我們試駕之后,明顯感受到這套1.5T+ISG電機的48V輕混系統(tǒng),在動力性、響應性上的表現(xiàn)都很不錯。甚至絕對動力上比2.0T低功率的寶馬3系(參數(shù)|詢價)還要強,但不少朋友還是覺得,既然價格差不多,能買2.0T還是不愿意買1.5T。
寫在最后
一輛車的暢銷,產(chǎn)品力至關重要,無論是浮于表面的配置、設計,還是更深層次的駕控、品質(zhì),能夠登上銷冠的車都不會差。再加上其品牌或車型本身的亮點,才能被消費者所認可。
從這些同級別的銷冠車型,也能看出一些消費趨勢,那就是合資車的傳統(tǒng)優(yōu)勢地位正在相對喪失。大家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。
不過,在豪華車領域,國產(chǎn)品牌尚無力撼動BBA的地位,BBA還有很強大的號召力和品牌溢價。
最后,你們對這些銷冠車型有什么看法?買車時會不會考慮他們呢?歡迎大家留言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