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)
近日,各車企陸續(xù)公布了11月的銷售數(shù)據(jù),可謂“幾家歡喜幾家愁”,以比亞迪為首的自主品牌整體表現(xiàn)十分優(yōu)異,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日系車銷量的集體滑坡。據(jù)官方公布的數(shù)據(jù),11月,豐田銷量為14.04萬輛,同比下滑18.4%;本田銷量為78126輛,同比下滑42.8%;日產(chǎn)銷量為47983輛,同比下滑52.5%。除上述三個日系品牌外,體量更小的馬自達銷量下滑最為嚴重,其11月銷量僅有5719輛,同比下滑61.03%,已連續(xù)20個月同比走低。。
早在1992年,馬自達就進入了中國市場,但由于不擅長迎合市場,馬自達始終發(fā)展得不如本田、豐田等日系品牌。2017年,馬自達達到銷量巔峰,年銷量突破30萬輛。此后幾年,馬自達的銷量持續(xù)下滑,2018年到2021年銷量分別為27.2萬輛、22.7萬輛、21.4萬輛和18.4萬輛。由于在中國市場的不良表現(xiàn),2021年8月,一汽馬自達與長安馬自達正式合并,并統(tǒng)一了馬自達在中國的產(chǎn)品陣容,整合了南北馬自達的經(jīng)銷商渠道。
顯而易見,一汽馬自達的出局,是為了讓長安馬自達一家運營更多的車型,盤縮中國市場開支,保留一家企業(yè)的運營狀態(tài)。但是新長安馬自達的出現(xiàn)并沒有為馬自達品牌帶來新的生機,其銷量不升反降,今年1-11月,新長安馬自達累計銷量僅有97,660輛,月銷不足九千輛,預計年銷量堪堪破10萬,再次探到銷量底線。而在馬自達尚未合并前的2021年1-7月,一汽馬自達累計銷量36,466輛,平均月銷量五千二百輛;1-7月長安馬自達累計銷量73896輛,平均月銷量一萬輛;1-7月馬自達平均月銷量大約為一萬五千輛,其中一汽馬自達占三分之一,長安馬自達占三分之二,如果將這個比例折合到當下新長安馬自達的銷量中,可以換算成一汽馬自達平均月銷量為三千輛,長安馬自達平均月銷量為六千輛,雙方銷量均下滑了40%左右。南北馬自達合并的愿景是美好的,但現(xiàn)實是合并不但沒有緩解馬自達的銷量頹勢,反而出現(xiàn)了“1+1<2”的情況。
其實,比起南北馬自達合并與否,產(chǎn)品布局才是造成馬自達銷量連年下降的主要因素。當其他車企不斷推陳出新的時候,馬自達的車型更新?lián)Q代的速度卻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。當前馬自達在售的七款車型中,只有馬自達3昂克賽拉(參數(shù)|詢價)和CX-30(參數(shù)|詢價)系列是近兩年推出的新車,而其他車型,比如馬自達CX-8(參數(shù)|詢價)已上市四年,CX-4(參數(shù)|詢價)、CX-5(參數(shù)|詢價)和阿特茲(參數(shù)|詢價)則服役了近10年。
對于一個處于市場風口期的車企來說,沒有新產(chǎn)品就意味著放棄市場。幸好,空窗期兩年的馬自達即將輸入“新鮮血液”,其全新車型CX-50(參數(shù)|詢價)將于12月15日在國內(nèi)首發(fā)亮相,這款車型對于時下的馬自達而言,無異于久旱逢甘霖,而全新的CX-50上市后,也必當承擔著提升銷量的重任。
需要注意的是,CX-50是一款專門為北美市場研發(fā)的全新產(chǎn)品,定位于緊湊型SUV。與現(xiàn)款CX-5相比,CX-50的外觀設(shè)計更加硬朗,凸顯了力量感和越野氣息;內(nèi)飾風格依舊很“馬自達”,沒有采用當下流行的“大屏”設(shè)計,而是將一塊10.25英寸的中控屏豎立于中控臺上方,儀表則采用了液晶+機械儀表的組合形式;車身尺寸和軸距都遠超過了CX-5,但在同級別車型中不算出彩;2.5自然吸氣發(fā)動機+扭力梁的搭配單看還不錯,但與CR-V(參數(shù)|詢價)、途觀L(參數(shù)|詢價)等車型更高階的動力版本相比,CX-50也沒有足夠的優(yōu)勢。
將專門為北美研究的產(chǎn)品投放到中國市場,CX-50毫無疑問承擔著“救火”的使命,但當下的馬自達,品牌影響力已經(jīng)所剩無幾,再加上CX-50的產(chǎn)品力在內(nèi)卷的中國市場并不出眾,想要取得出色的銷量成績難度很大。
CX-50上市大概率會對馬自達的銷量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,但在高手如林的SUV市場,CX-50的競爭力還遠遠不夠。從長遠來看,光靠一輛挪用而來“救火”的CX-50來解決馬自達當下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困境是絕不可能的,馬自達需要推出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車型,彌補內(nèi)飾看起來太“塑料”的短板,打破缺乏科技感的漩渦,而根據(jù)近幾年馬自達在華銷量的數(shù)字來看,留給馬自達及時“糾錯“的時間已經(jīng)不多了。
(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 侵權(quán)刪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