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圖】
如果要問“這些年BBA中誰的日子最不好過”,那么答案一定是奧迪。
一方面,這些年,奧迪在營銷上翻車的次數(shù)是越來越多,排放門、白血病事件、物化女性乃至于最近的《人生小滿》廣告......奧迪的品牌形象已經(jīng)跌的不能再跌;另一方面,奧迪的大規(guī)模產(chǎn)品召回事件也越來越多,從去年9月至今,奧迪在國內(nèi)就先后進行了6次召回,總數(shù)超57.5萬輛。
順帶一提,即便是被品牌寄予厚望的上汽奧迪A7L(參數(shù)|詢價),最終還是“賣不動。據(jù)6月銷量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上汽奧迪A7L月銷量為513輛,自今年1月開始交付至今,上半年累計銷量不過2001臺,月均銷量只有300輛左右。綜合來看,上汽奧迪僅完成了5萬輛銷量目標的4.5%。拋開上汽奧迪A7L,看下奧迪的總體表現(xiàn)。奧迪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為31.7萬輛(含進口車),同比下降31.9%,在銷量上不如寶馬和奔馳,也是同比降幅最高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半年奧迪A6L(參數(shù)|詢價)累計零售銷量為55631輛,月均銷量不足1萬輛,與去年同期相比,奧迪A6L的銷量下滑了41.1%。左看右看,眼下奧迪的日子都不算好過。
事實也確實如此,放眼全球市場,奧迪這些年一直在寶馬和奔馳身后苦苦追趕,哪怕在中國市場,今年上半年奧迪的同比下滑幅度也遠遠高于寶馬和奔馳。當然了,奧迪也是有努力的,比如為了加碼中國市場,奧迪就在長春興建了新能源汽車基地,旨在利用新能源產(chǎn)品彎道超車。
年初,中國一汽集團、德國奧迪公司、吉林省長春市人民政府以視頻連線方式簽署三方協(xié)議,宣布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落位長春。奧迪汽車公司和大眾汽車集團(中國)將占有60%的股份,這將使該公司成為第一家奧迪在中國持有多數(shù)股權(60%)的合資公司。據(jù)悉,新成立的新能源合資公司將在中國本土生產(chǎn)PPE平臺純電動車型。PPE是由奧迪和保時捷聯(lián)合開發(fā)的平臺,適用于中大型豪華車,支持B級車到D級車。
問題來了,2024年才能投產(chǎn),屆時效果如何,現(xiàn)在誰也不敢說。畢竟,現(xiàn)如今的奧迪在新能源方面的表現(xiàn)并不怎么好。
具體來看,一汽奧迪已經(jīng)在國內(nèi)車市推出了奧迪e-tron(參數(shù)|詢價)、奧迪A6LPHEV、奧迪Q5 e-tron(參數(shù)|詢價)、奧迪Q2L e-tron(參數(shù)|詢價)、奧迪Q4 e-tron(參數(shù)|詢價)等多款車型。遺憾的是,陣容固然強大,銷量卻一直不溫不火,甚至有些寒磣。據(jù)汽車流通協(xié)會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2年6月份,奧迪e-tron、奧迪A6L PHEV、奧迪Q5 e-tron、奧迪Q2L(參數(shù)|詢價) e-tron的單月零售銷量分別為103臺、284臺、125臺、383臺。放眼整個上半年,其中,奧迪e-tron的累計零售銷量僅為456臺,月均零售銷量還不足80臺;奧迪Q2L e-tron累計零售銷量為1139臺,月均零售銷量不足200臺;奧迪A6L PHEV累計零售銷量為1364臺,月均零售銷量為200余臺。
新能源車型寥寥無幾的銷量相比奧迪在傳統(tǒng)燃油車領域的表現(xiàn),真的可以忽略掉了。由此可見,奧迪在國內(nèi)車市的電氣化進程并不是很順利。所以,即便在長春興建的新能源汽車基地一切順利,奧迪的壓力依舊不小,畢竟,遠水解決不了近渴,除了寶馬和奔馳這些“前浪”,還有比亞迪、蔚來、理想、特斯拉等“后浪”。左右夾擊下,奧迪恐怕是“有心”但也未必“有力”。
去年8月份,奧迪中國總裁安世豪立下了軍令狀:“2023年,奧迪要在中國實現(xiàn)100萬輛的年銷量?!边@個KPI雖然不算太難,但對于目前的奧迪來說,想要完成也不那么容易。畢竟,當品牌形象屢屢受損、產(chǎn)品端乏善可陳,還有多少中國消費者愿意為四個環(huán)買單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