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9日,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大重要里程碑誕生了——比亞迪達成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,成為了全球首家完成該成績的汽車品牌。正如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所說的,“這是比亞迪的高光時刻,也是中國品牌的高光時刻?!?/p>
不得不承認,這確實是比亞迪的高光時刻,同時也提升了自主品牌的高度。但之所以說這是比亞迪的高光時刻,小編個人認為是有理可依的。
(資料圖片)
2008年,第一輛比亞迪F3(參數|詢價) DM發(fā)布,到2021年5月比亞迪才完成了中國首個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,花費的時間為13年。
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,在這約為一年半的時間里,比亞迪完成了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,也就是一年半時間生產了200萬輛新能源汽車。
而2022年11至2023年8月9日,時間不到9個月,比亞迪便完成了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,相當于9個月生產了200萬輛新能源汽車。
可見,比亞迪近幾年發(fā)展之快,且增速逐年升高,增長幅度也相當夸張,這不是比亞迪的高光時刻,又是什么?
20年的堅持,終換得正果
但就如王傳福所說的,比亞迪在造車之初也受到過各界的質疑,那時很多人都認為新能源汽車沒有出路。尤其是2018年前后,車市更是遭遇低谷,比亞迪凈利潤經歷三連跌,但比亞迪沒有放棄,依然投入巨額研發(fā)費用,熬過了那段黑暗時期,以技術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至今,才有現今的11個研究員及超9萬的研發(fā)人員,還有刀片電池、DM混動、CTB電池車身一體化、易四方、云輦等系列技術,最終才換來了如今的高光時刻。
據悉,比亞迪2017年-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41、28、16億元,但同期的研發(fā)費用則為63、85、84億元??上攵敃r的比亞迪有多大壓力,但從另一角度來說,不得不佩服比亞迪的遠見與魄力。
實際上,這20年間,比亞迪始終堅持技術創(chuàng)新,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,同時不斷完善全產業(yè)鏈,不再被“卡脖子”,這是修得正果的關鍵。
其實比亞迪之所以發(fā)展這么快,是不難理解的。首先是長期主義下,技術不斷突破,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,獲得了大量消費者喜愛。其次,比亞迪的產能不斷提升。據了解,比亞迪目前工廠共9個,盡管目前部分工廠仍在建設中,但整體的產能是提升了不少,預計今年10月比亞迪能達到300萬輛年產能。由此,相信比亞迪第1000輛新能源汽車下線,其實也不會很久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比亞迪第500萬輛下線的新能源車型是騰勢N7。比亞迪將該里程碑給到騰勢N7,也能說明騰勢N7的重要程度以及地位。當然,小編對這款車也很感興趣,只可惜還沒體驗過這輛車,如有機會后續(xù)可以詳細和大家聊聊騰勢N7的情況。
在一起,才是中國汽車
不過拋開騰勢N7來說,此次小編倒是被比亞迪的大局觀所吸引。作為一個汽車行業(yè)的見證者,小編從未在任何一個品牌的發(fā)布會上看到宣傳其他品牌。大多情況都是拿其他品牌的產品來對標自家產品,并突出自家產品優(yōu)勢,但比亞迪不一樣,由此給到小編尤為深刻的印象。
小編剛來到比亞迪發(fā)布會外場,竟看到了很多其他中國汽車品牌的主打車型,也在現場擺放著。一下子小編誤以為來錯了地方,而在場地上還有海報寫著——“在一起 才中國”,同時比亞迪自家的漢EV(參數|詢價)以及海豹DM-i則擺放在了兩側,直接將C位讓了出來,不得不說比亞迪的格局真大。
當小編以為這就完了的時候,比亞迪還在發(fā)布會現場播放了一個宣傳片,介紹了各個中國汽車品牌發(fā)展之初的里程碑以及品牌定位等等。中國汽車的發(fā)展之路確實不易,但比亞迪卻能在自己的發(fā)布會上,幫各個中國汽車品牌做了一波宣傳,不得不再次感慨比亞迪的格局。
該宣傳視頻在比亞迪官方微博同步推送,隨后也收到了不少中國汽車品牌的轉發(fā)與回應。在一起,才中國汽車,作為一個中國人、一個汽車媒體從業(yè)者,在如此內卷的汽車行業(yè)中,小編能看到這番景象,其實也感慨萬分。
汽車網評:格局很大,比亞迪不用再做證明題
在發(fā)布會上,談及比亞迪發(fā)展之初的被質疑、艱苦的歷程與如今所獲得的成績,王傳福在現場一度哽咽感動落淚,表示到比亞迪一直在做一道證明題——比亞迪可以,新能源可以,中國汽車可以。
在這個男人的背后,或許有過我們難以想象的艱辛,又或者有過數次要放棄的想法。但如我們所見,王傳福做到了,比亞迪也做到了,中國汽車也做到了,比亞迪不用再做任何證明題了。因為比亞迪已經證明自己,以領先科技助力全球實現綠色夢想,以匠人精神乘風破浪塑造綠色明天,或許這就是比亞迪的格局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