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據(jù)媒體披露,大眾汽車集團將向小鵬投資約7億美元,收購小鵬汽車4.99%的股份。雙方簽署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(xié)議,合作初期將共同開發(fā)兩款針對中國市場中型車市場的大眾品牌電動車型,新車計劃于2026年推出。
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消息一出,引起了網(wǎng)友們的關注。要知道,這是跨國汽車品牌首次投資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(yè)。雖然在此之前,蔚來汽車也獲得中東資本7.4億美元融資。但大眾在汽車行業(yè)的地位,不用疆哥多說,此舉確實讓不少人對國內新能源企業(yè)的技術刮目相看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為什么大眾要投資小鵬?其實,大眾算得上最早轉型新能源的合資品牌之一,其推出的ID系列在國內算得上是身經百戰(zhàn)的“老兵”了。但今年上半年,大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僅為8.97萬臺,增長量僅有4.8%。相比于比亞迪、造車新勢力等一眾國產品牌,大眾顯然在新能源這個賽道上掉隊了。
作為深耕中國市場的大眾,為什么其新能源產品不受國人待見呢?要知道,大眾的品牌認可度在國內還是相當高的,問題就出在產品力上。參考到目前大眾在售新能源車型:ID系列車型,相較于一眾新勢力車型,在設計方面過于“傳統(tǒng)”;智能化方面更是弱勢(自動駕駛輔助,車機系統(tǒng));補能技術相對落后。基本可以總結為:新勢力車型的潛在用戶看重的,大眾ID系列基本都沒啥優(yōu)勢。
尤其是在智能座艙、自動駕駛輔助、800V高壓平臺等技術,對于目前的大眾來說最為缺失。而這三方面,正是小鵬汽車的強項。因此,兩者一拍即合也并非毫無道理。這也從側面反映了,在新能源領域,中國車企確實是掌握了核心技術的。
但是,中國品牌也別高興得太早。作為傳統(tǒng)車企中的“老大”,其實大眾早已經對新能源技術有了宏大的規(guī)劃,即大眾此前發(fā)布的2030“NEWAUTO”戰(zhàn)略。這個戰(zhàn)略有三個重點內容:
1.大眾將推出全新的SSP平臺,將會是大眾一個集合了純電動、全面互聯(lián)以及高度可拓展性于一身的全新平臺。
2.軟件層面,CARIAD計劃推出一個全新的、統(tǒng)一的、可擴展的軟件平臺和端到端電子架構,軟件堆棧2.0版本將包含一個適用于集團所有品牌車型的通用操作系統(tǒng)。同時,搭載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。
3.首款搭載SSP平臺的車型ARTEMIS,將在2025年正式推出。
所以,大眾投資小鵬,并不是把所有的技術押寶在國產品牌身上,只是多方案并行而已。從全球市場來看,其他主要市場(北美、日本、德國等)對智能化的需求真心不高,但國內市場在這一塊確實相當“卷”。跟國產新勢力合作,也有助于大眾在中國市場快速補齊短板。
而從小鵬方面來看,大眾入股7億美元,可謂是在資金上解了燃眉之急。要知道,從2022年開始,小鵬汽車的銷量就一直沒什么起色。旗艦車型G9單月銷量在1000輛左右徘徊,曾經的銷量支柱P7在改款后單月銷量也只有5000輛出頭,新上市的G6尚在產能爬坡階段。今年1-6月,小鵬汽車沒有一次達成過月銷過萬的成就。
總體來看,這是一次強強聯(lián)合。一方面,大眾汽車可能得到實質的技術紅利,補齊產品短板,快速跟進國內市場;另一方面,小鵬汽車則可以擴大規(guī)模效應,發(fā)揮資源整合與采購優(yōu)勢,有持續(xù)的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(fā)和產品開發(fā)中去。同時,大眾的投資、入股和合作,則是給小鵬的技術做了很強的品牌背書,相當于得到了業(yè)內“大佬”的肯定。
雖然中國品牌在新能源、智能化技術上有優(yōu)勢,而且在產業(yè)鏈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“核心”競爭力。但是,國內新能源產業(yè)尚未真正成熟,傳統(tǒng)車企也紛紛轉型,加大研發(fā)投入也積極投身到新能源的大浪潮中。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!對此,你怎么看?歡迎關注“車域無疆”,在下方評論區(qū)留言,分享你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