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)
今天之所以重提網(wǎng)約車這個話題,主要是兩個原因:一個是本人今年以來頻繁使用網(wǎng)約車,有不少新的感悟;另一個是現(xiàn)在大家太關注2C市場,這個市場卷得太厲害,而2B市場沒什么人提了。
在汽車行業(yè),大家現(xiàn)在都喜歡談智能化,談自動駕駛,不遺余力地奔著無人駕駛而去,還設定了具體的時間表,為此各路資本也不斷下注??涩F(xiàn)實情況是,自動駕駛進程遠比人們想像的慢得多,以至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,無人駕駛就是扯淡!
那無人駕駛在中國能不能實現(xiàn)、多久能實現(xiàn)呢?我站在用戶的角度,從功能上看,已經(jīng)“實現(xiàn)”了。誰來將它“實現(xiàn)”了呢?那就是網(wǎng)約車。隨叫隨到,不管停,不管開,還絕對安全,達到了L5級,此外,如果需要的話,司機還可以與你交流,給你提供不少新鮮的信息。這是我的感悟之一。
感悟之二就是網(wǎng)約車省錢。從我家里到單位坐專車來回大約70多元,而停在單位的內部停車場八個小時需要50元左右,外面路邊的停車場更貴,停八小時超過了70元。這還不算油錢,以及保險、保養(yǎng)、維修費用等等。以至于全國乘聯(lián)會秘書長崔東樹說,北京擁堵的罪魁禍首是網(wǎng)約車,使用頻次太高,占用道路資源過多,打車太便宜了,應該漲價!
但漲得上去嗎?當然不容易,開網(wǎng)約車的人這么多,競爭這么激烈,不降價就不錯了。
說了前面兩點感悟,只是想描繪一個事實,網(wǎng)約車巿場很大,特別是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后,網(wǎng)約車巿場還會越來越大。而且網(wǎng)約車今后還有許多創(chuàng)新的空間,比如將“車+人”的服務更進一步,接送小孩上下學甚至輔導、接送老人就醫(yī)甚至陪診等等。
再接著說第三點感悟,就是汽車廠家太不關注這一市場了,至少我沒有看到哪個廠家從用戶角度,為這一市場推出一款專用的網(wǎng)約車。比如導航,司機基本上都還在用手機,從乘坐的舒適上看,后排空間不夠大,座椅也不太舒服等等。過去,滴滴曾有意與比亞迪合作開發(fā)一款專用網(wǎng)約車D1,但是由于滴滴本身眾所周知的原因,加上疫情三年網(wǎng)約車巿場下滑,后來就沒有下文了。
更遺憾的是北汽新能源,它過去最擅長的是2B市場,其中網(wǎng)約車是一大塊,為此建立起了一套相當有競爭力的銷售體系和服務體系。后來公司全面轉向2C,加上疫情的原因,對這一市場基本上就采取放棄或放任自流的狀態(tài),導致最近三年銷量一直在低谷徘徊。前幾天,北京新能源上巿公司北汽藍谷再次增發(fā)募資,我應邀參加了北京市國資委旗下一家欲參與此次增發(fā)基金的投審會,談到這一點時,大家都不勝感慨。
這里也給所有汽車廠家一個重要的啟示,不能人云亦云,不能隨便跟風。一個公司的發(fā)展,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(fā),找到自己的市場,我到自己的用戶群,找到適合自己發(fā)展的差異化道路。否則,沒有任何前途。這里說兩個比較成功的案例,一個是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理想,主攻奶爸車市場,僅三款車居然賣到了月銷2萬輛,另一個是造車新實力的代表捷途,主攻旅行+市場,現(xiàn)在一個月也賣到了近2萬輛?;蛟S從這樣成功的案例中,大家會有新的啟示,能從目前殘酷競爭的紅海巿場中找到新的藍海。
最后,回過頭來說一個關于網(wǎng)約車的愿望,對一個經(jīng)常坐網(wǎng)約車的人來說,希望早一天能坐上廠家專門訂制的舒適的網(wǎng)約車,但愿這個愿望不久就能實現(xiàn)。